2007年,他是初入武大的珞珈少年;
2017年,他是重回武大的学者师者。
十年瞬息而逝,时间把他雕琢得丰厚而剔透,当年一腔无知无畏的热血难凉,让他在学术之路上尽情挥洒。
和周楷唐老师相识于今年暑期的科研训练营上,深深惊叹于他身上似乎与生俱来的对讲台的激情,他从会计学学者的专业视角给我们分析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生动、符合年轻人审美趣味的热点案例,深入浅出,视角独到,其间传递着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悄然之间植入我们的内心,短短一上午的课满是笑声与掌声。他既像个学长般亲切温暖,又满是师者的专业严谨,而对于学术事业的笃定与激情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九月份开学我已升入大三,和周围的同学们一样陷入了集体焦虑,我究竟要走哪一条路?我究竟适合什么?迷茫间眼前又浮现出周楷唐老师讲课时的画面,于是我和他有了这一次的对话。
张希:我觉得我最近好忙呀,大三刚读了一个星期,感觉不仅身体吃不消,心态也快稳不住了。
周楷唐:其实大家境况都差不多,都是要为未来的出路做准备,大三这一年不辛苦才不正常,不焦虑、不感觉天天时间不够用那才不正常。我现在都感觉时间都不够用,天天恨不得48个小时。
张希:那您时间管理上有什么好方法吗?
周楷唐:我读博士的时候就很忙,现在更忙。我平时有学生过来找我指导,自己也要讲课,还有科研项目,以及院里面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时间管理上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做得很好,但是自己一定得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比如哪些事这几天要做,哪些事这两个月做,你要看这几天该干什么,这个星期该干什么,这个月该干什么。还有就是整块的时间做什么,零碎的时间做什么。做科研就需要周末一整天的时间,备课、学术交流就可以零碎的时间做,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张希:我知道您读博士的时候是很忙很辛苦的,在当时有想过自己的工作是这么忙的吗?
周楷唐:读博士的时候有就业的压力,我也不确定自己将来是要当老师还是去业界工作,仍然是一个摸索的阶段,心里会犹豫:做学术这么辛苦,我适合吗?我能做好吗?。现在忙只是有很多任务,但方向是清楚的。给本科生讲课的时候我就说“我觉得自己何其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条我喜欢并且能把它做好,并愿意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身于它的事情。”别人觉得我每天两点钟睡觉八点钟起床看起来很辛苦,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我喜欢的事情,乐在其中就不会觉得辛苦。并且因为热爱就会花很多精力,自然就能做好;做得好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就会更喜欢它,做得更好。
张希:所以这是一个马太效应。
周楷唐:对,就是一个正的马太效应。你们读本科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学四年,没有什么是错的,不要给自己设限。就像你现在大三,学的营销专业,就一定要去从事营销的工作吗?一定要去找那些现在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吗?你也可以去创业呀,可以去学艺术呀,你觉得你口才很好,你还可以去学播音主持呀!哪怕别人觉得,欸?张希怎么没找到一个很高大上的工作?那又有什么关系。大学里很风光很优秀的人,毕了业之后社会的认可度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校园里的男神女神出了校园之后还能不能被别人认可,很大的一个因素取决于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很多社团达人出了社会之后我都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社团里干的事情跟现实工作中干的事情隔阂还是蛮大的。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也是社团达人,各种风云人物,拿了一堆奖,去了北大之后发现我一个曾经拿了“挑战杯”金奖的社团达人竟然走了学术道路,谁能想到呢?当时还觉得,我一定要去业界,一定要去大家觉得很风光的收入很高的职业。但是我去实习之后,发现那不是我想干的工作。
张希:当时觉得不适合的地方在哪里?
周楷唐:我当时在国泰君安投行部实习到40天的时候,发现这不是我想做的工作,就是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把当天发行的债券整理成Excel表,然后发给领导。我当时有两种心态,一个是我作为武汉大学的本科生天天去做这样的工作,这个我不喜欢;第二个是我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当然也许做到更senior的时候,我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我喜欢做的事是可以有我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哪怕这个想法不一定对。就像我给学生讲课,我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学者,不是教你们应该干什么,我只是作为一个会计学的专业学者用我的专业知识来看待这个问题或现象,我只是提供我的见解,供你参考,你接不接受、认不认同,无所谓,我不care这个,我只是希望你发现别人是这样看的,那你自己怎么看,帮助你形成你的认识。这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他要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什么、社会的判断是什么,哪些是可以辅助他的判断的,这个是能帮你创造价值的。
我读了四年的本科,两年的研究生,四年的博士,我觉得大学带给我的东西,一方面是很多的知识,更主要的是看待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经常问同学们两个问题,一个是:你们学了很多数学课、计量课,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课程,工作中用不上啊,为什么要给你们作为基础课程来学习呢?它的价值在哪里呢?第二个问题是:这门课除了分数你还带走了什么?
首先作为一个学生,你要知道为什么学习。很多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以为分数最高就学到了很多东西,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之前做康腾案例分析大赛、光华案例分析大赛的评委,我从一个评委的角度,不是看他的GPA多高,而是看他具不具备持续创新、创造更多的价值的能力,他具不具备和他的成绩、学历相匹配的能力和一套知识体系?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经济学?它教给你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极强的学科,这种逻辑就会在比赛中体现。(学生时代的比赛我都做过,我做得可能比我现在带的学生还好。)比如案例分析大赛里做一个商业企划,第一,你提出问题;第二,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第三,你要去寻找答案。
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学一些实用性的知识,那你为什么要来武大读大学呢?高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工作,或者去专科学校培训两个月,但你所能学到的,只是局限于已有的东西,很固化你的视野。你们那么多的通识课程,其实是很有用的,那些东西对于形成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判断最有用。光华案例分析大赛里面也涉及很多营销专业的知识,波特五力模型啦消费者心理学啦,但是那些东西都是硬知识,我还强调软知识。什么叫硬知识,结构化的、可以用模型和理论来概括的;什么叫软知识,你个人的特质、情商、认知、判断、勇气、魄力和你的自信心。参加工作之后,决定你有多大成就的,不是硬知识,硬知识每个人都会有。但关键问题是,没有那95%的硬知识,你根本就不会有5%的软知识。为什么马云会成为马云?不是因为他更懂IT,而是他有那5%的软知识。但是没有95%的硬知识,你根本不会有5%的软知识,因为你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又何来自己的判断?
所以第一,我们学的是硬知识,但决定我们发展的是软知识;第二,没有95%的硬知识,就不会有5%的软知识;第三点,在学者把某些知识固化成硬知识之前,它是软知识。比如现在B2B、C2C的各种模式,包括乐视网生态,十年之前是新兴产业,别人对它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十年之后,每个人都会这么干,你再知道这个已经不足为奇了。所以硬知识和软知识的门槛在不断拔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你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张希:我觉得您说的就是类似于敏锐度、嗅觉、想象力、创造力之类的东西。
周楷唐:是的是的,我把软知识总结为四点:认知与判断力、想象力、自信心、勇气。
张希:这几点好像也就是我自己这两年成长的主题,感觉越来越印证这些东西。
周楷唐:当然。比如我觉得张希你很优秀,不就是因为在大家都会硬知识的基础上你比别人多一点软知识吗?你比别人多一些情商,多一些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你知道在各种情况下怎么样让别人觉得更舒服,这些东西就是你软知识,开始不断地有人认可你,你的自信心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强。
张希:您读本科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
周楷唐:我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去做,真的是无知无畏,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工作还是要读研。我当时就是体验大学生活,参加新生运动会、新生辩论赛、心理协会、青年发展协会、挑战杯、创业竞赛呀。我觉得无所谓,做什么不必要抱着功利心。即便短期内绩点并不比别人高,我的绩点3.5,我是通过“挑战杯”保送的研究生,但是我不觉得绩点高的人比我学得更好,因为我觉得我学到了,我可以把财务管理的知识都用在挑战杯上,而且最后的企划书还拿了金奖。成绩是一个维度,但不是所有维度。我想告诉不同的同学,如果你成绩好,就在成绩好的基础上,扩展下自己的软知识;如果你成绩没那么好,可能没法保送研究生,那也没关系,只要学到了,即便暂时保不上研究生,那未来也一定是有发展的,除了好好学习之外,你要开始用自己的知识理解以前不能理解的现象,现实中那么多公司案例,那么多case都可以去分析。今年我就要给学生讲“拼多多”,只要我看到这个公司的财报,我就可以给学生讲这个公司的案例。我的观点很片面、很局限,因为我是会计专业的,我所有的视角都是从会计的角度出发的,你们营销专业的还可以用营销的视角去看。
我教的课叫会计学,经济班上90%的人不会选会计专业,那他们学会计学有什么用呢?我就天天跟他们讲会计分录、怎么记账?你现在还记得吗?不记得了吧。
张希:好像还记得欸。
周楷唐:噢,那可能你还记得一些。对于大多数不从事会计专业的人,我希望我把我教给他们的知识运用到他们其他的任何专业上去,理念是相通的。你学营销的其实做什么工作都无所谓,你可以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任何你感兴趣的领域,这个层面是相通的。
张希:对,我慢慢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是我的一套思维工具,我从高中毕业就一直在思考inner passion这个问题,一直都很纠结,但是我现在一点也不纠结了。我喜欢我的专业吗?喜欢。它是我的inner passion吗?我不知道。我的inner passion 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有了一套思维工具去帮助我做我任何我喜欢的事情。
周楷唐:对呀,就像我在科研训练营引用的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刘俏的那句话:“18岁到22岁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内在激情最好的时候,你们要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多去拥抱,多去体验。”如果你想做什么,大学四年毫不犹豫地去做,不要那么在乎后果,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或者说你应该怎么做,喜欢那个女孩就去追,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验。
张希:我倒是觉得一直限制自己太多了,比如情感体验上就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辨别以及纠结:我喜不喜欢他?到底喜不喜欢他?我喜欢他哪里?对很多事情我都是这样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辨别的。
周楷唐:当然要辨别,不是让你随便去体验。我只是说不要太在乎这个事情别人认为对不对、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只要你觉得应该这么去做,就去做,哪怕暂时吃一点亏。没有什么东西是错的,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设限,不要太短视化,可能短时间有一点好处,长期而言,不见得真的好。
张希:您觉得越成长,自身的幸福感越高吗?
周楷唐:越成长面对的问题越多,承担的压力更大,但你更加认识自己,更加认识这个世界与你周围的人,你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取舍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张希:会感到年轻人初入职场时的一些物质上的压力,比如房价、结婚,那些一直被自媒体鼓吹和渲染的现实压力吗?
周楷唐:那些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好的生活是你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感到满意,只有对现在的物质生活不满意才焦虑。房子买不了大的就买小一点嘛,买不了就先租着嘛,如果对生活不满意挣再多钱也没用,房子大了还有更大的。你要对你现在做的事情、你的工作、对你的爱人、对你的家人,你觉得自己是比较开心的,就不会焦虑。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哪怕我现在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累我也能接受,我只是觉得很忙,但是我并不会去抱怨它。这样才能够坚持得下去。
张希:您怎么评价我们这些98、99、00这一代的学生??
周楷唐:他们的思维比我们读书的时候更成熟,接受的信息更广,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要求了。
张希:您觉得他们有什么缺点吗?
周楷唐:我希望他们在大学四年不要太社会化,不要太功利化。现在的本科生有一些让我觉得特别可怕。我记得分专业宣讲会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他要选会计专业,他咨询了好多表哥表姐、学长学姐,说这个专业就业方向怎么样、能挣多少钱,想得很透彻,这样往往就失去了内心本来的源动力。我希望大学的时候就多一些纯粹的、学生时代的东西,少一些太急功近利的东西,那些东西相信自己以后都会有的。现在的学生大一就知道什么专业能挣钱,分数线多少,打听得很清楚。我不是说不好,而是不要让太多的东西拘束你,因为你不一定适合干这个事情,多给自己一些选择,增加自己知识的宽度。尤其是18—22岁这段时间多去经历,很多事情日后你都会明白的,不需要别人告诉你什么工作挣多少钱。那些你所看到的优秀的人的经历,不能成为你的选择,他们只是分享他们的经验,让你看到他们是这样走的,但你还是要走自己的路。我不希望大学过早地失去内在的原动力,兴趣和热爱永远是第一位。
张希:您觉得学术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
周楷唐:它可以保持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见解,学术研究是客观独立的。
01—迷茫、困惑、压力、探索、寻找、犯错,得到过喜悦也体验过失败,那恰恰就是青春的全部内容。
02—天天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罩着你,那只是活给别人看,其实没必要,生活是自己的。
03—如果你一直功利性地只盯着那个目标,万一没有做成,你的路就垮了。
——周楷唐
采访/文 :张希(2016级hbs04红宝石线路)
周楷唐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会计学博士 2017
hbs04红宝石线路
会计学硕士 2013
管理学学士 2011
研究兴趣:
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