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我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
1)目前保研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专业全国录取2人),专业第1参加北大光华、清华经管、北大汇丰、复旦管院和上交安泰保研夏令营均获录取offer,获北大汇丰特等奖学金
2)两年国家奖学金,经管院十大学习之星,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3)2项国家级科研立项,1篇JMS会议论文,联通校园4G研究项目全国第1,获挑战杯、互联网+、花旗杯、省翻译大赛等校、省、国家级奖项50余项
4)武大十佳乐手,梦想艺术团乐手队队长,新年音乐会(交响专场和梦想跨年夜)、武大迎新晚会、梦艺专场等10余次校级演出演奏钢琴
5)主讲10场保研夏令营分享讲座,运营6600用户的保研出国学习实习经验分享公众号iShareWHU,ebaoyan公司咨询师,台湾传播营体验官(12000人选10)
六月是集体怀旧的月份,和同学朋友走去栈道,爬上樱顶,绕着奥场,留下一张张合影。回去整理照片我会把同样地点的老照片翻出来,对比着看看,发现自己胡子多了,脸上棱角更少了,而眼神可能多了几分坚定少了几分茫茫然。也许四年的变化,就在不经意间。
大一刚进来的时候听学长学姐说的“主旋侓”是要把握好学习,但也要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那时我尝试过很多,模特队、合唱、话剧、主持、学生会、新生风采大赛、钢琴表演、文化财政调研、大质量调研和暑期支教。还记得十月到十二月几乎每晚都会去经管院排练节目,排完回寝室熬夜写作业,早上早起去图书馆占座,每晚闭眼就能睡着。每天都是兴致勃勃的样子,紧凑而开心,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大一结束回想那一学年,觉得自己过得有些气喘吁吁,但仔细想想也不后悔,尝试了自己当时所喜欢和好奇的事情,也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和能坚持兴趣的事物所在。于是决定大二割舍一部分东西,留些行囊继续上路。我开始考虑专业分流,尝试去走近社会,也在纠结怎么样让自己的生活多彩而不繁冗。我放弃了一部分社团工作,留任了一个学生会职务。参与了创业项目。在大二上寒假参加了申万宏源证券的实习。选择了华科翻译双学位。参加了十佳乐手,在这个好不容易遇到的能弹钢琴的平台上花了不少功夫。我考虑了自己对原先所在的经济类专业学习的兴趣,又提前去接触管理类专业课和专业研究,发现自己对于管理类的兴趣大于经济类,于是尽管父母反对,我还是从经济类申请转入管理类。转入后开始加入管理类这边老师的研究项目,做科研助理,整理和搜集数据,对着年报和公司网站摘录信息。大二寒假,我留在武汉实习和学托福,一直到除夕前两天。通过实习,我认识到自己专业理论识和实际运用的鸿沟,受益匪浅,也开始明白,学习和掌握理论是一方面,通过思考将其运用在实践也非常重要。于是我尝试着去参加一些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比如花旗杯、挑战杯和新三板价值分析大赛,通过它们活化自己的课堂所学,拓展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转眼就到了大三,我选择了自己最喜欢也觉得最适合的专业——市场营销,开始跨入细分专业的学习。营销的课程丰富有趣,课堂也自由活跃。老师布置了很多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作业,尤其是文献阅读,老师会让我们选择最顶级国际期刊上的文献来阅读,写阅读报告。尽管从分专业前暑假开始进行英文文献阅读,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但还是会觉得吃力。于是我加入了老师的研究生研讨会,去旁听文献阅读展示,加入课题研究项目,从整理文献开始了解研究。一篇篇文献打印出来捧在手上,从综述和假设演绎到实验设计和分析与结果,一点点琢磨,不明白的地方找师兄师姐交流,慢慢从不会读文献到会读文献,也开始撰写自己的学术论文。消费者行为研究非常微妙,例如消费环境如声光气味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品牌logo外形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销售人员笑容大小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是美学、语言学等很多学科中寻找理论,去层层演绎营销科学的魅力,有充满想象和创新的思维空间,又布满理论和逻辑的严谨支撑。我逐渐喜欢上营销研究,也开始为学术类保研夏令营着手准备。入营论文、文书材料、笔试面试和考核书目,我从大三上开始规划,一点点推进到了大三下那个五月。还记得那时候有三门专业课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校园歌曲三十年的演出,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夏令营就夹在三门考试中间。紧凑而充实的学术讲座和考核环节,让我疲累而收获满满,而最终也有幸收获到了录取资格。在七月我又参加了北大光华、清华经管、北大汇丰等学院的夏令营,有幸收获所参营院校的全部五个录取offer后,我选择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三结束到了大四,我放弃了实习机会,加入了毕业论文导师的课题组,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旁听系里的学术讲座。每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聆听学者们的前沿分享,眼界和思维便焕然一新,便深感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空间。而这种不断发现填补空白和努力空间的过程十分美好,正如前辈常告诉我,研究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你永远无法定义最好的研究,但能不断去做更好的研究。
科研学习和竞赛之外,我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还有音乐。从十佳乐手之后,每一年都要为新年音乐会和各种大大小小演出准备钢琴曲。在临近期末也临近新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练琴,有一点小忙累。但是能够比较满意地在舞台上演奏曲目的时候,会非常怀念练琴和排练的时光,有辛苦也有乐趣。除了排练节目,自己平时也常常会去弹弹,苦闷时用琴声消解烦恼,无味时在音乐中寻找灵感。去的最多的是教四三楼钢琴教室,那也是江柏安老师音乐欣赏课所在的那个教室,自己有几个学期有幸去那个课堂上表演,有一学期当了老师的乐例助理,在那个课堂上也认识了不少爱乐者,大家因为音乐而认识,而拥有很多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在学校的有几次演出有幸和不同乐器的爱乐者合作曲目,小提琴、口琴、吉他、古筝、琵琶、二胡等,各种音色的乐音相互磨合、相互交融,很让人享受。如果需要回忆最让我难忘的一首曲目,还是要数黄河钢琴协奏曲,那是从那年年初开始从零准备,一点点练习了将近一年。到了那年大三上期末,课业压力和演出压力交织,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每周都要去和交响乐团的同学合排,想来一天下午关琴房六个小时的场景现在还很难忘。
想来自己大学四年,可能就是一步一步探索,去慢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逐渐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一步步明晰自己的不足与空间。大一去了解,去寻找,大二渐晰方向,开始有所割舍,大三分专业后开始参与本专业科研,并为毕业升学着手准备。大四除了科研,也给很多时间留给兴趣爱好,也参与一些分享,自己也在做分享公益。有时候一些学弟学妹问我大一大二大三都该做什么,自己还没有想好未来方向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多接触,遇到兴趣予以深挖,并在每一个阶段尽管没有想好兴趣但也要完成那个阶段应该需要完成的事情,并可以动态调整自己的路径,却始终清楚内心,知道初心,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便踏实努力就好。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和师兄师姐给予我很多指引和帮助,还最想感谢他们教我了一个道理,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不忘初心而努力前行,这时候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