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师,他醉心教研,芬芳满园;为学,他洞悉前沿,硕果累累;为道,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本期,刘文璋讲述他与卢洪友老师的故事。
齐鲁大地,风流自古。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教授生于费县,承春秋之礼,传汉唐文风,幸祊沂河水养育,受沂蒙革命教化。虽生于贫寒农家,又逢“文革”动荡岁月,但始终矢志不渝,勤勉求学,终有所成。治学卓异,破格晋升。孜孜不倦,求学于楚,中南财经,博学多知,栖珞珈山下,创财税新科,兢兢业业,为学为道。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为人,谦谦君子;为事,奉献为先;为学,一丝不苟;为师,言传身教;为道,淡泊明志。是由,山东百人工程,全国优秀教师,珞珈杰出学者,也无以彰教授品德之一二。
兰生幽谷,朴实无华。教授言,为学先为人。始见教授,温润如玉,朴实严谨。谦谦君子,风度翩翩。未言谈而气质外漏,不嬉笑但亲和拂面,如和风之煦,如春雨之润。无身份地位之别,无领导官职之距。重思想之交流,轻缛节之约束。志趣高远,不随世俗;思想深刻,洞明世事。人格高尚,怎不令人折服,品行兼修,怎不让人钦佩!亲其师,则信其道。由此,暗暗励志,追随教授学习。
兰草默默,倾吐真香。教授言,非勤学无以明远志,非奉献不能现价值。创财税新科,筚路蓝缕,不辞艰辛;为学科发展,夙兴夜寐,默默奉献。于是,亲传亲授,学生从十几到近百;奔走争取,项目从学校到国家;笔耕不辍,精品论文如雨后春笋;桃李芳华,优秀学生似长江浪潮;博士论坛,分享从校内到省外;共享共建,平台从弱小到强大。不慕个人蝇营私利,唯以学科长远为己任。
芷兰僻谷,何惧孤寂。教授言,板凳甘坐十年冷。耐住性子,沉下身子,扎下根子,方能学有所成。教授言如此,行如斯。常忆青年时,整本抄录书籍;挑灯夜读,不知倦怠,乐在其中,甘之如饴。常为哲学家拍案叫绝,也被思想家感动至深,亦为与古人心有灵犀暗自窃喜。壮哉经济学,乐哉经济学! 教授治学严谨,常常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尝有“成果要报”,删改十八版,更有专著,增修三五年。教授二十一年,治学三七春秋,唯倚文章为乐,向以学术为生。及搬家,家具无他,唯书五十余箱。若问爱好,教授言,山东大饼就文章,物质与精神食粮,别无他求!从知天命者口中言,竟有别样可爱。近花甲之年愈发勤奋,令后生无不见贤思齐,仰之弥高。近日喜得孙女,血脉传承、天伦之乐,兴致盎然,好一个性情中人!
兰若君子,洁然一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授为人师,堪称表率。教授言,唯真知深刻,唯卓识启人。课堂之上,教授以知识丰富头脑,课堂之外,教授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生命传道,责任担当;以学识授业,职业担当;用阅历解惑,导师担当。课堂讲学,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课下指导,因材施教,细致入微。“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授为师,教授亦为友。以高度的责任心启发学生叩开学术之门,有严师之爱;以满怀的热心关怀学生的成长之路,有慈父之情;以真诚的赤子之心引领学生的成才方向,有导航之谊!俗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得遇良师,何其有幸。
空谷幽兰,高洁馥郁。教授言,大学在培养独立思考之人格,而非精致钻营之利己。《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时,导师言,每个时代,总需要一些人放下脚下的苟且,仰望浩瀚星空,追寻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
由是,教授思通千载,视接万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提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提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张国家机器服务人民;霍布斯、伏尔泰,公民权利,主张自由平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斯密、凯恩斯,两手都要抓,提倡市场与政府相配合;不患寡,患不均,主张机会、权利、规则平等,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将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学术生涯,为实现富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公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努力。
大学之大,有大师之谓。得遇良师,三生有幸。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卢洪友教授
智者仁心 为师为道
——我的导师卢洪友教授
一、为师
齐鲁大地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的导师卢洪友教授便来自于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卢老师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养成的朴实、踏实的性格特征成了老师低调做人、严谨治学的风格。这一风格也影响了他无数的学生。他提倡的做学问先学做人、为学当为有纯粹的学术追求的思想成为我们终生受用的人生信念。
有慈母、遇良师、得益友,人生三大幸事。很幸运能够在漫漫求学路上遇见我的导师。《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还记得卢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走进教室,老师面带微笑,和蔼地和同学们打招呼,没有一点点老资格的架子,瞬间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而听完他给我们讲述的《公共经济学热点问题》,则被老师平易近人的授课方式和扎实高深的专业素养深深折服,从此也爱上了老师的课程,爱上了这个稳重、儒雅的带着书卷气息的老师。后来才知道他便是武汉大学财政与税收系的系主任。但在我们心里,他一直都只是我们可爱的老师,并不是带着行政身份的领导。
从此以后,我们也和卢老师成为了好朋友。生活上,卢老师总是给予我们细心的关怀,上课的时候他会提醒我们天气变化要多穿衣服,提醒我们多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学习。遇到中秋节,元旦的时候就会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让异乡的学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平时注重关心我们的学习问题,能够解答的他都一一为我们解答,遇到他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放在心上,去邀请其他老师来为我们解答。而且他和同学们互加微信好友,从博士到硕士到本科生,都与我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在与老师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从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多个方面,见贤思齐,向老师学习,每一天都在进步。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谦虚地称课堂是他学习的地方,因为教学相长。说我们的很多生活化的想法往往能给予他学术思考的灵感。所以他经常鼓励我们,要相信自己;同时他也非常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有意识地培养那些有学术兴趣的同学。卢老师对待课堂的重视度也非同一般,记得有一次卢老师因为出差没有给我们上课,回来以后专门在第二次课堂上给我们道歉,而当天的课卢老师是在正常请假的情况下又邀请了其他老师过来给我们上课的。所以,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从他对课堂的重视开始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卢老师的带领下,财政与税收专业从2010年开始,专业人数与往年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此也开始了财政与税收系本科人数和质量的逐步提高。先后有本科同学被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多所高校录取。这与卢老师重视课堂教学、善于发掘人才是密不可分的。研究生层面,卢老师则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专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风格吸引了无数优秀的学生,也形成了以龚锋、卢盛峰、陈思霞、祁毓等优秀青年学者为代表的高水平学生。大大提升了武汉大学财政学科点影响力。学科发展上,卢老师坚持从本科生抓起,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系统培养体系,利用系所以及学院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建立起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不间断式发展路径,从而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团队的力量,形成博士生带硕士生,硕士生带本科生的良性发展机制。
二、为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讲述,更多的是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给我们呈现的对于公平、平等、正义等普遍价值的不懈追求;对普通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人文关怀;对社会问题和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人的悲悯情怀;对现实问题思考反问的深刻剖析;对社会向善向美的崇高理想目标。从公共经济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出发,研究分析公共品供给、定价、规制、城市公共事业等内容,以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或者改善公共服务共享公平。基于这一角度,卢老师从2001年到2008年间先后主持了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关注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问题,揭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国民健康之间内在联系及传导机制,评估中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基于这一视角,先后主持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评估及均等化路径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扎实的学术研究,这是一个学者的本职工作,在国内权威期刊的大量论文都证明了卢老师令人折服的科研能力,而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注重严谨规范,这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卢老师是一位纯粹的、严谨的、深刻的令人敬仰的社会科学学者。
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平等、共享发展与财政再分配特别是税收负担公平与公共支出受益公平,环境财政与绿色发展特别是“一揽子”财政政策工具的绿色效应等问题,一直是公共经济学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中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卢老师自200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技术方法与制度路径研究》,就提出了公共品特别是基本公共品应该优先供给、可持续供给以及大致均等化供给的观点,并提出了“数量大致相同、质量大致相近、方便可及程度大致相当”的量化均等化标准;201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财政分配的居民收入效应测度及矫正机制研究》,测算了包括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出、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在内的“一揽子”财政再分配工具的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减贫效应,在这个研究框架里,小到居民日常消费行为中的间接税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公平负担,大到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不平等,从城市到农村的收入分配差距到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享受·····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关系的问题,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每一个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卢老师这样一位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也正是在研究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真正的学者必定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为人民谋福利的学者。心怀天下,一心为民,正是这样一位学者真正让人敬佩而值得终生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普通老百姓谋福利,这是真正的学之大者最崇高的追求。
三、为道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卢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坚持学术理想与精神。他经常告诉我们,做学术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坚持最原始的兴趣作为研究的导向,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试图用功利的想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也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要踏实严谨,步步为营。
虽然最近卢老师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的立项,但他始终坚持低调做人,不懈怠,保持着一贯的严谨踏实的作风。鸟儿飞得越高,投在地上的影子就越小。
优秀是一种习惯。卢老师虽然身为教授,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不断虚心学习的心态。坚持每周参加并主持财政与税收系的“博士生论坛”项目,自2010年迄今已举办了过百期,和每一个学生一样,认真听主讲的青年教师或者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或经典外文文献,仔细做笔记,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如此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怎不令我们钦佩至极!
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他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仔细对待每一位学子的问题,他是一位体贴的导师;严谨对待每一篇论文,他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深刻对待每一个社会问题,他是一位专业的教授;真诚对待每一位求知者,他是一位睿智的前辈;淡泊地对待每一次成功,他是一位虚心的智者;悲悯地对待每一个人民福利,他是一位执着的仁者。
智者仁心,为师为道。大道为公,天下大同。致力于用有限的生命奉献到无穷的为改善公共福利而服务的事业中去,用自身的学术研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为普通人更为均等地享有社会公平正义。以不变的信念追求普通老百姓最基本福利水平的改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您是我们敬爱的长者,是我们亲爱的导师,学术的领路人,更是我们人生的向导,终生学习的榜样! (投稿人: 刘文璋)